今年就業市場仍充滿挑戰
青年失業佔比重
學者倡走出舒適圈 北上就業
【澳門日報消息】疫下就業環境趨嚴峻,數據顯示,本地年輕群體失業率較中壯年群體更高。有學者建議,面臨搵工難的年輕人,需調整心態,因應市場需求增值知識技能,提高自身競爭力,並放膽走出舒適圈,到其他城市尋找工作。
青年就業壓力增
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,去年第三季本地居民失業率雖按季持平,但年齡介乎十六至廿四歲的居民失業率為14.6%,按季增4.6個百分點;廿五至卅四歲居民失業率為5.1%,按季增加0.5個百分點。卅五至四十四歲、四十五至五十四歲及五十五至六十四歲居民失業率分別為2.4%、2.8%及3.3%,按季下跌。
澳門管理學院院長唐繼宗認為,疫下經濟下行,市場新增職位有限,就業環境越趨嚴峻,不少剛畢業、缺乏工作經驗的年輕人就業壓力增加。亦有部分年輕人家庭壓力少,倘工作不合心水,會選擇先離職再另覓工作。至於有家庭及經濟負擔的中壯年群體忍耐力較高,較少主動離職。
同時,經濟復甦緩慢,企業經營壓力有增無減,作裁員決定時,多數首選年資淺、賠償金額相對較少的僱員,故年輕群體失業率較中壯年群體高。
他認為,面對疫境,年輕人需先調整心態。隨着經濟結構不斷調整,部分職位或逐漸減少,故剛畢業的學生不一定要尋找專業對口的工作,加上經濟不景氣,需按實際情況降低薪金要求。
考取認證磨利刀
疫情令經濟環境幻變莫測,企業生命周期縮短,職業技能不斷更新,跟隨時代轉變和市場需求持續進修,如考取更多專業資格及職業資格認證,提升競爭力。以澳門為例,目前綜合旅遊仍是經濟主體,但經營模式如營銷、策劃等方面均朝數字化轉變,倘擁有相關知識技能,則可更勝一籌。同時,年輕人亦可因應深合區計劃發展之四大產業,進修相關領域知識。
他說,回歸前本澳就業情況不理想,不少居民選擇離澳尋找工作。現時情況亦然,年輕人不應坐以待斃,可放膽走出舒適圈,到大灣區、深合區,乃至深圳、上海等一線城市尋找機會。或有人擔心內地人才濟濟,自己技不如人,但“唔試過點知?”,故調整心態相當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