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者:多管齊下緩解失業

分享至

【澳門日報消息】失業率高企,政府加快外僱退場,有企業反映受人資不足、招聘困難等問題影響正常營運。有學者稱,就業市場出現結構性問題,政府宜多管齊下,如按實際需要審批外僱額度、提升本地居民轉業效率,以及關鍵解決需求不足的問題。

    按實際需要批外僱

    有學者表示,着力保障本地僱員就業權益,外僱只作為勞動力補充,是政府政策大原則。在失業、就業不足情況嚴峻下,政府從嚴審批外僱額不難理解。大型如博企、酒店,因旅客減少,業務收縮,外僱流失,削減外僱對經營影響不大。但部分中小企業務面向居民,若收緊審批,其釋出的職位空缺未能及時補充,會造成人資吃緊。在經濟復甦力度不足,市場消費環境疲弱,再疊加人資問題,企業營商環境將進一步惡化。

    建議當局一方面實事求是,按中小企實際需求審批配額,並可派稽查人員核實情況。另一方面,勞工局設有申訴機制,若不合理收緊外僱,經調查後,若中小企理據充分,可適當增加審批彈性,總體而言要符合“法、理、情”。此外,在就業再培訓、轉職技能培訓方面,宜有更多針對性,進一步提升配對效率。

    當下本澳就業市場出現結構性問題,短期難解決,政府要多管齊下,除了着手平衡就業市場和外僱數量,還要解決需求不足問題。本澳軟硬件設施可容納約四千萬客量,惟一下大幅縮減至七、八百萬客量,造成人手過剩。雖然削減外僱是方法之一,但非長遠之計。

    穩住企業助保就業

    參考外地如泰國,把新冠降級,目的是創造旅客需求。如今本澳對海外防疫政策嚴謹,難以拓展海外客源,只能在疫情緩和時爭取與內地商討更寬鬆通關政策、團客。惟現時內地疫情仍反覆,珠澳通關還處於較嚴謹狀態,短期不確定性仍大,要改善現狀具挑戰。

    學者認為,短中期本澳經濟需要作出“固本培元”策略,雖然經援能解燃眉之急,但關鍵是要經濟大環境轉好,才有望逐步擺脫失業、就業不足問題。同時,要穩住企業,避免出現大規模結業潮。中小微企對GDP的貢獻,雖從產業比例上不算太高,但全澳中小微企數萬家,所聘人員佔澳就業市場約四成,對就業市場影響不容忽視。

聯絡方式

辦公時間